28圈娱乐 200
发布日期:2024-07-30 05:05    点击次数:64

  本报记者 王广燕

  时隔百年仍流光溢彩的戏衣,老唱片里传出的戏腔韵味……昨天,“梅艺今辉——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面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共展出200余件与梅兰芳艺术人生密切相关的展品,包括手稿、书画、古籍、戏衣、戏单、乐器、唱片等,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对外展出,全面展现梅兰芳的艺术造诣、文化人生和家国情怀。

  开幕式现场展演了《贵妃醉酒》选段、《天女散花》选段和《穆桂英挂帅》选段。 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梅兰芳演出戏单亮相

  梅兰芳是誉满中外的艺术大师,他的童年却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他3岁丧父,14岁丧母,很早就开始分担赡养家族的重担。8岁师从吴菱仙等人学戏,10岁首次登台,13岁正式搭班“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边学边演。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一张1909年的《广德楼三月初八戏单》,为目前存世最早的梅兰芳演出戏单,其时梅兰芳搭班“喜连成”演出,尚不满15岁。

  1912年至1932年的20年,是梅兰芳艺术成长的最重要时期。他从密集创作时装新戏、古装新戏的经验中,探求新的表现形式,努力发挥自己的天赋,逐步强化个人表演风格,深入细致塑造人物形象,由此形成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太真外传》是梅兰芳创排的古装新戏之一,该戏机关布景流光溢彩,创制新腔曲尽其妙。梅兰芳在剧中饰演杨玉环,此次展览展出了他在剧中所使用的“舞盘衣”。

  专家介绍,梅兰芳以京剧为主业,兼擅昆曲,为昆曲的扶持振兴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展览中展出了一件20世纪20至30年代的《游园惊梦》戏衣,通身绣十团花鸟纹图案,团花图案用渐变的彩线绣天竺和飞鸟,寓意春意盎然、天长地久。《游园惊梦》堪称梅兰芳的招牌戏、代表作,一直演至晚年。

  艺术创作展现家国情怀

  “苍海龙”琴、清代团龙云纹女蟒袍……在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梅兰芳捐赠的多件珍贵戏衣、乐器及古籍等。据介绍,20世纪初期兴起的“整理保存国故”运动,在当时各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梅兰芳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他留心于传统戏曲及表演艺术资料的保存,将许多精美的古代艺术文物悉心收藏。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将自己的珍贵艺术收藏贡献给了国家。据统计,中国艺术研究院、梅兰芳纪念馆等单位收藏的梅兰芳相关藏品达四万余件(套)。

  展览中还展出了1948年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的海报,还有1935年胜利公司出品的《抗金兵》唱片。在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艰险之际,梅兰芳敢于担当,坚持抗争,排演了鼓舞人心的《抗金兵》和体现国仇家恨的《生死恨》。他还曾蓄须明志,拒绝给侵略者演出;避居上海、香港等地,靠卖画补贴日常用度,体现出坚贞不移的民族气节。

  此次展览现场还模拟了梅兰芳的书房场景,书房中陈列着梅兰芳肖像照瓷板画、紫檀长方形书桌、榆木皮面圈椅、穿衣镜等文物。精彩演出呈现梅派艺术魅力

  在展览的开幕式现场,京剧梅派艺术传人,台湾传统戏曲表演团体国光剧团首席艺术家魏海敏、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霄和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胡文阁分别演出了《贵妃醉酒》选段、《天女散花》选段和《穆桂英挂帅》选段。北京京剧院乐队伴奏并参与演出,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和泰州梅兰芳京剧团也参与了演出。

  “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60余年了,但是他的艺术精神仍然长留于世。”梅兰芳曾孙梅玮说,后人对“德先于艺、国重于家”的梅氏家训铭记于心。京剧梅派艺术传人代表魏海敏说,梅派弟子不仅要传承梅派经典剧目,更要继承梅兰芳先生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先生的诞辰,是为了探讨如何将梅派艺术与现代审美结合,让传统戏剧以生动的方式活在当下。”

  据悉,此次展览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京剧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梅兰芳纪念馆、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28圈娱乐,将持续至10月23日。